为什么现代炮弹 切坦克跟切豆腐一样? 哪怕是100毫米以上的纯钢装甲, 照样被打成蜂窝。 为什么? 二战时期的谢尔曼坦克, 战后残骸像是筛子,一眼看 全是弹孔。 原因很简单, 炮弹早就不是一大块铁疙瘩那么粗糙了。 那时候的反坦克弹, 弹头裹的是高强度钨合金, 飞行速度超过每秒1000米, 你那点钢板,在它眼里就是纸糊的。 传统装甲挡不住,怎么办? 于是复合装甲、反应装甲就应运而生。 但技术从不止步, 现代主战坦克面对的,是两种致命武器。 第一种,空心装药弹。 听上去像个洞? 可它爆炸时,那个空洞反而是核心机制。 锥形内腔瞬间形成高压, 金属内衬内爆, 生成一股高速金属射流, 以超音速射入目标, 几百毫米的钢装甲能像豆腐一样被切开。 第二种,更狠,脱壳穿甲弹。 外壳是为了飞行稳定, 但真正的杀招,藏在它心脏深处: 一根长长的金属箭。 这箭要么是钨合金, 要么就是贫铀, 离开炮膛后外壳脱落, 只留这根“金属长矛”。 撞击一瞬间, 压强集中到一点, 装甲迎来的,不是破损, 而是瞬间熔化、气化, 钢板像水一样流动, 喷涌进坦克内部, 你想象一下, 装甲内壁变成了子弹雨, 毁灭从里爆开。 所以别再问坦克为什么守不住了, 现代战场上, 硬碰硬早过时了。 战争的物理规律, 写在了那根钨尖里, 也写在每一次引信启动的时间节点上。